中国冶金网 - 冶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企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行业新闻 | 冶金科技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行情 > 朱继民:中国已成为冶金装备制造强国
9.biz | 商业搜索

朱继民:中国已成为冶金装备制造强国

信息来源:y-e.cn   时间: 2011-11-21  浏览次数:571

  11月19日,首钢集团董事长、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朱继民在出席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演讲时指出:随着钢铁产业快速发展和众多新钢厂建设,如宝钢梅山冷轧、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东北特钢大连新区等项目的投产,主体设备在重量上90%实现了国产化,已经具备了全流程自主设计、自主集成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的能力,实践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冶金装备制造强国。
  朱继民认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还比较低,一是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到4万美元,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德国的5.56%;制造业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以劳动密集的加工环节为主,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而一些高端的核心技术产品还依赖进口。二是过分依赖国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60%以上的高端装备需要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核心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三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中国制造企业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7%、8.0%和15.7%,受过高等教育在生产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比例低于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严重匮乏。
  针对产业转型和升级压力,朱继民强建议,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要增加劳动者培训与教育支出,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重组。打破地域、部门和行业分割,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推动企业间战略重组,集聚分散的中小制造企业,组建大型制造企业集团,降低经营成本、发挥企业综合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建立企业自主品牌,通过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信息技术、环保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融入产品之中,提高传统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首钢作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通过实施搬迁调整,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第325位。首钢转变发展方式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率先进行钢铁业搬迁调整,为我国钢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探索新经验;二是在北京实施转型发展,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新贡献。首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搬迁调整的中心环节。京唐钢铁厂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220项,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2/3以上,国产化率占价值的70%、占重量的90%以上,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已投入运行,正在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首钢技术中心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名列第四位,首钢进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第五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冶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