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网 - 冶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企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行业新闻 | 冶金科技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为冶金行业提供“接地气”的科研
N.biz | 商业搜索

为冶金行业提供“接地气”的科研

信息来源:y-e.cn   时间: 2013-06-05  浏览次数:1180

    5月6日,在山东省莱芜市这座著名的钢铁能源之城里,“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实验室莱钢资源利用实验基地”挂牌成立仪式正在进行。
    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研发钢渣活性组分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实现钢渣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重要基地。
    这一基地也是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冶金重点实验室)最新的一个协同创新实例。
    既是机遇,又是担子
    2011年10月13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钢铁冶金领域基础科研的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的冶金重点实验室也在其中。虽然“年轻”,但冶金重点实验室面临的挑战却一点都不轻。
    “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该实验室主任郭占成说,在2012年,我国的钢产量是10年前的3.8倍,当年,我国GDP大约是10年前的4.7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钢铁工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他说。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考虑环境及能耗问题,发达国家纷纷将冶金工业转移至他国,对相关技术的研发也相应放缓。这导致国外并无太多先进技术可供国内企业引进,而一些真正尖端的技术,又因为国外企业进行技术保密,难以被国内企业所使用。
    “这算得上是钢铁行业的特殊国情。这种国情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担子。”郭占成解释说,所谓机遇,是指国外科研的相对滞后,给我们赶超国际水平的机会;所谓担子,则是因为没有了国外的技术引进,国内冶金行业的技术升级就只能依靠自己的科研努力。
    正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冶金重点实验室开始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
    企业合作中的“意外惊喜”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碳素能源高效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上这段话,来自冶金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对自身科研工作的介绍。其中,“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一句,对于这家重点实验室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采访中,郭占成坦言,目前国内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都侧重于高精尖技术,理论研究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冶金重点实验室所面对的却是最实际的冶金第一线,其国家重大需求也多与企业的技术升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接地气”也就成为实验室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实践中,冶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也在践行着这一原则。
    据统计,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先后和鞍钢、首钢、莱钢等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合作,建立6家联合研发中心,内容涉及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端钢种冶炼技术等领域。目前,该实验室仅完成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单项30万元以上)就达188项,解决了一大批阻碍钢铁企业发展的棘手难题。
    也正是在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中,一些意外发现也常常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带来惊喜。
    比如,就在与莱钢联合筹备资源利用实验基地时,研究室工作人员发现,当地排出的冶金烧结烟尘中钾、钠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这正是制造钾肥的重要元素。
    于是,他们想到,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无用的冶金烟尘“变身”为宝贵的肥料?几经攻关,最终,这项“用冶金烧结电除尘灰生产氯化钾”技术不但研发成功,还获得第四届“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新技术奖”。
    从“80分”到“100分”
    当然,冶金重点实验室获得的殊荣远不止“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新技术奖”这样一个奖项。
    郭占成表示,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和发展,目前实验室在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等方向上,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也为实验室在冶金工程领域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据统计,仅2012年一年,冶金重点实验室就牵头负责了“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承担“863”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仪器装备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和“111”计划引智基地项目1项。
    不久前,该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5年一次的评审,面对下一个评审周期,郭占成表示,实验室还会按照之前的工作科研计划走下去。但他同时坦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能耗问题和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水平也在提升。
    “如果说,之前我们是从60分的水平提升至80分,还算相对容易的话,那么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如何从80分的水平提升至90分,甚至100分,其难度也大大增加。”他说,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未来的努力。
    “提升我国钢铁冶炼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实验室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们不会有丝毫松懈。”郭占成说。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陈彬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冶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