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18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了解到,目前世界炼钢过剩产能超过5亿吨/年,其中中国约占2亿吨/年,全球钢铁过剩产能持续扩大。
产能过剩是全球钢铁行业最大挑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日等国家钢铁行业就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与钢铁需求停滞的双重影响,钢铁行业去产能化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
产能过剩和分散化
从2008年开始,生产能力过剩成为全球钢铁业“新常态情况”。目前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远低于企业可持续水平。2012年,以全球钢铁行业的72家公司为例,其中56%在负现金流的情况下运营。
除了产能过剩之外,行业集中度低也成为困扰钢铁行业的一个问题。“分散化和产能过剩使钢铁行业一蹶不振。”塔塔钢铁欧洲公司CEO兼常务董事乌尔里希·柯勒表示,目前钢铁行业的分布并不比1970年代集中,世界前十位的钢铁公司占世界钢铁生产量的比例仍小于30%。钢铁业的分散化导致在与高度集中的采矿业进行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
产能过剩和分散化使热轧钢卷的价格与铁矿石、硬焦煤和废钢等原材料的成本之间的价差减少。在欧洲,热轧钢卷的市场价差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在过去几十年中每年每吨减少7.5欧元,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都转移给了客户和供应商。
多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为应对产能过剩和分散化,欧洲钢铁行业也经历了艰难的变革过程。乌尔里希·柯勒介绍,欧洲钢铁企业采用了包括关闭一些过时工厂,选择性投资以提高生产力以及公司兼并等措施,这期间也伴随着国有工厂的私有化。在1974-2012年期间,相同国家中钢铁行业的直接雇员下降了75%,每个工厂生产的粗钢吨数从181增长到551。
“目前全球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80%,开发新工艺、节约能源、研发环保技术是钢铁行业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西马克公司董事罗森涛说。西门子奥钢联冶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布莱特·诺伊曼在大会上表示,“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灵活性、研发新型高级钢铁产品,对企业能否在当今严峻的钢铁市场生存下来起着关键作用。”
乌尔里希·柯勒从化解产能过剩、应对环保要求和产品创新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外钢铁企业的经验。在政府层面,需要降低钢铁制造商的退出壁垒,优先关闭高排放且低效的设备产能。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在周期低点稳定钢铁需求。企业和政府必须共同协作以应对挑战,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低效产能关闭带来的影响。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钢铁行业需要确定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在材料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即材料生产、安装、使用和生命终止)评价材料的潜在环境影响。
在运营领域,通过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实现差异化生存。企业可以通过开发特种钢、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钢种,提供附加服务等获得竞争力。例如,高强度合金钢比商品钢每吨多盈利60-80美元。
而流程创新可以帮助解决行业面对的产能过剩和环保要求。在艾默伊登的塔塔钢铁公司开发并试运行的HIsarna钢铁制造流程中,铁矿石几乎直接处理成为钢,还减少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西门子奥钢联通过提供全周期合作方案,比如提供多项废气净化技术,以及炼焦厂、烧结厂、炼钢设备的能源回收解决方案,在提高利润率的同时改善环境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