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网 - 冶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企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行业新闻 | 冶金科技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冶金科技 > “冶金强国梦”故事会第八站讲述宝钢故事
7.biz | 商业搜索

“冶金强国梦”故事会第八站讲述宝钢故事

信息来源:y-e.cn   时间: 2019-09-18  浏览次数:950

“冶金强国梦”故事会第八站讲述宝钢故事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17日,由中冶集团党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冶集团“铸七十年辉煌——中冶人奋进在新时代”冶金强国梦故事会第八站宝钢故事会在上海市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旨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展现“冶金建设国家队”改革发展、转型升级重大成果 ,来自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行业专家、当地市民以及主流媒体代表,与中冶集团参建宝钢的19家子公司近500名代表共同回忆中冶人近四十年来建设宝钢的光辉历程。

据悉,本次“冶金强国梦”故事会宣传活动共分鞍钢、包钢、本钢、重钢、湛钢、沙钢、宝钢、首钢、马钢、攀钢、武钢、河钢、太钢13场,宝钢故事为第八站。

宝钢是中国首个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四十多年,宝钢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在宝钢故事会现场,中冶建研院、中冶京诚、中冶赛迪、中冶南方、中冶焦耐、中冶长天、中冶北方、中冶武勘、中国二冶、中国三冶、中国五冶、中国二十冶、中冶宝钢等19家参与宝钢建设的中冶子企业,以别开生面的故事形式,真情讲述了22个中冶人自1978年参建宝钢的奋斗历程。

七十年披荆斩棘,初心不忘,征程在前。中国二十冶以“咬定吹响了中国钢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打下宝钢第一桩,拉开了宝钢建设的大幕;中国五冶在缺资料、缺知识、缺技术的情况下研发出了套管安装的“顶针微调法”,质量超过原有日本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冶建筑研究总院自主研发与创新,建设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台除尘器——三高炉原料除尘,过滤面积为17000m2;中冶设备总院自动化上海项目部,通过智慧制造,宝钢高炉炉前区域设备实现了炉前的无人化、智能化;中冶京诚精准设计总重1800吨的巨大炉体;中冶赛迪极力说服了日方最终采用直线流水型的总图布局,敲定宝钢厂区的规划总图;中冶南方以外商文本为标杆,师夷所长,切合宝钢工程实际,以全新构架凸现中冶南方的技术优势;中冶焦耐李肇中为我国焦炉设计从无到有,从大、中、小型系列化到跻身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冶金焦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冶长天着手宝钢烧结二期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力主自主研发,提高国产化率,全面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中冶北方使蒙库铁矿从最初的一个小型露天矿发展成为目前的大型地下开采矿山;中冶沈勘“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参与了宝钢勘察会战娘子军;中冶武勘用3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了日本设计方认为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勘察任务;并实现了宝钢工厂总图管理系统国产化,大量节省了国家投资;中冶武勘精细勘察运用“力效法”合理确定桩基础持力层,大幅度减少桩长,节省投资约3亿元;中国二冶用百余个日夜挑战了稳压水塔工程;中国三冶人在阿克苏地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中用辛勤和汗水留下了那一抹蓝色;中冶长工6名设计人员深入“非典”重点防控疫区——北京,在潮湿的地下室连续奋战183天,完成了2.6万吨的详图转化任务,绘制了1200余张施工图纸,为工程抢得先机,攻克了宝钢宽厚板轧机工程;中国十七冶以上海一钢不锈钢工程获取全国炼钢工程首个“鲁班奖”;中国十九冶在宝钢三期建设中打造土建工程尖兵;上海宝冶拒绝了日方的技术支援,主动学习,诞生出国内第一条焊缝;并首创循环酸洗新工艺,实现酸洗液国产化;上海宝冶“高炉王”克服重重困难,将上海宝冶研发的大型高炉模块化快速大修技术应用于宝钢四号高炉,创造了72天的大型高炉大修工期世界最短纪录,创造至少6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中冶宝钢发明了一套大型高炉中套拉拔装置,投入使用后检修效率得以提升90倍,能够一键自动完成中套拉拔工作,实现中套拉拔的机械化。

中冶上海企业党工委书记刘剑平表示,宝钢是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中冶集团“冶金强国梦”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向大家呈现了几代人建设宝钢的奋斗历程。中冶肩负着钢铁强国的使命,构建了新中国的“钢筋铁骨”,登上全球最大乃至最强最优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服务运营商的高地,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水平。中冶集团与宝钢股份骨肉相亲、血脉相连、相伴成长、亲如兄弟。

上海宝冶员工苏琦表示,本次故事会回顾了中国钢铁产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展现了一代代中冶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建设者奋力奔向钢铁强国梦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冶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